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今天上午第9000萬名觀眾出爐,幸運者是住在台中市大安區的3歲男童李庭佑。科博館創館31年來已有9000萬人次造訪,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回憶與情感,「恐龍」則是歷久彌新的共同回憶。科博館今年創館第31年,平均每年觀眾約300萬人,預估第1億名觀眾3到5年後出爐。館方30年來科學展演不斷推陳出新,陪伴六、七、八、九年級生成長,共同回憶是「恐龍」。家住台中的六年級洪姓上班族回憶,小時候自然老師常帶隊去科博館戶外教學,科學中心有大氣層的立體模型、軟體動物、恐龍模型,「走進科博館就會變成科學家」。洪還說,科學中心還有電腦教室是DOS系統可玩遊戲,像是五星上將等,假日還得排隊,跟現在的電玩相比,當時聲光效果很普通,但滿足兒時的夢想。七年級生張佑宇回憶,在網路知識未爆炸的年代,科博館是小朋友認識基礎科普知識的寶庫,最令人感到目眩神迷的是太空劇場,開場會介紹星空,劇場身臨其境的影片技術模式讓小朋友感到神奇,彷彿置身影片中,滿足了飛行的幻想,多年以後才知道太空劇場就是現在電影院IMAX技術版本,想來很酷!OysterX 旅行紀錄App 創辦人丁柏村是中一中校友,他加入「四省中高中義工隊」,從學習科普知識變成解說員,又學到社團經驗,進而影響他創業之路。丁柏村說,幼時擁有科博館「家庭卡」很榮譽,每張卡片要用一張家人的合照識別,後來卡片停辦,最後一張卡片至今還在餐桌旁,永遠記得爸媽、弟弟及自己的笑容。八年級生、忠明高中學生王又嫻說,科學中心的物理世界是大型實驗場,現場有凹透鏡、凸透鏡認識成相概念,不用死記課本;旋轉咖啡杯認識「科氏力」,地理、地科、物理都有提到,自己體驗就懂!另一名學生朱天愛也喜歡科學中心,幼時有一座泡泡機,站在裡面被泡泡包圍,遊戲中認識「表面張力」,站在泡泡裡,泡泡會往內縮,這是在泡泡外感覺不到的。九年級生陳宇侑目前讀何厝國小三年級,最喜歡恐龍、小小動物園。去年「科學中心」推出全新的物理世界有機器手臂,認識同步共振,家長陳建銘說,兒子每次去都想看機器手臂,會藉機跟他介紹這是未來趨勢,現在進入第四波工業革命。創館31年,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9000萬名觀眾出爐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 科博館科學中心去年翻新,加入最新的機器手臂展示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 七年級生最愛太空劇場,在網路知識未爆炸的年代,劇場身臨其境的影片技術模式讓小朋友感到神奇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 科博館的「恐龍」是六、七、八、九年級生歷久彌新的共同回憶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 科博館30年來不斷推陳出新,也加入許多本土元素,例如台灣南島語族的展示。記者喻文玟/攝影 分享 facebook

1C1782C64C8450CF
arrow
arrow

    bl98mv1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