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市後壁區二期稻作插秧作業陸續施作,遇颱風只能往後延期。記者鄭宏斌/攝影 分享 facebook 颱風尼莎擾台,台南市二期稻作正值插秧作業,後壁區以生態保育理念號召,由在地農人組成的「相伴工稻農學堂」,長期致力於推廣自然農法,兼顧生態環境及提升稻作產值,吸引不少新一代稻農加入行列,今年自然農法田總面積突破3甲地,為協助學堂農友調度農務機具,原預計周末2天完成插秧,因颱風因素將延至8月1日。台南市推行稻米校本課程的2間國小實作田分別為「菁寮國小實驗田」及「新東國小夢想田」,菁寮國小日前已在稻米小學堂完成插秧施作,「新東國小夢想田」則延至8月5日才會進行,由於今年已有一期稻作栽種經驗,新學期兩校皆調整稻米栽種品項、方式,進行不同面向教育,但台灣越光米「台南16號」因有助稻米產業提升,皆成重點栽種米種。受颱風尼莎影響,台南市二期稻作插秧紛延期。中央氣象局表示,除各地有雨,應注意排水設施,以防積水,颱風過後,也可能帶來西南氣流,周末後陸續有影響。台南市後壁區「相伴工稻農學堂」,透過推廣培養微生物菌、有機質分解等自然農法,期盼讓國內稻田生態逐漸平?,達到防疫功能及恢復地力,栽種出更多無毒、高營養的好米,原訂周末兩天進行插秧作業,遇颱只能延後。相伴工稻農學堂教務長、新東國小老師李榮宗指出,目前學堂農友種植的稻田面積已達3甲,原本預計在周末進行插秧作業,未料颱風搗亂,若降雨持續,就只能再延。若二期稻作秧苗已經插好,李榮宗建議,就將田水多放一點,讓秧苗固根不傾倒。李指出,只要用科學方法栽種,透過自然培育的方式,便能克服不同米種的栽種缺點。李認為,要提升稻業產值,就要從最友善環境的方法開始,全面更新。

55E1C1675B928442
arrow
arrow

    bl98mv1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